报告人:孙雪融,博士后研究员,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
报告时间:2025年11月19日(星期三)14: 30-16:30
报告地点:西康路1号51吃瓜app 507会议室
主持人:王桂芬,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
孙雪融博士,2021年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为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博士后研究员。从事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类群组成卫星遥感反演研究,通过现场观测和理论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探索海水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其组成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其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等杂志发表论文六篇,合作发表十余篇。主持了国内外科研项目四项,参与了国内外国家级科研项目七项。
报告简介: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最受关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之一,而海洋在调节气候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海洋浮游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海域,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气候调节提供基础支持。因此,了解浮游植物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海洋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水色卫星遥感是目前唯一能够以高时空分辨率监测海洋表层浮游植物的方法,被视为评估全球浮游植物变化的主要数据来源。其中,遥感叶绿素a浓度(Chl-a)是最常用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指标。然而,遥感反射率与Chl-a之间仍存在不确定性,使得传统卫星产品在监测长期变化时面临挑战。
为更好地研究全球海洋表层浮游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我们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气候研究的水色遥感模型 — OCMF(Ocean Colour Modelling Framework)。首先,开发了一组生态模型,将总Chl-a划分为三个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并引入温度依赖参数以反映气候影响。随后,构建了耦合该生态模型的水色正演框架,利用Chl-a和海表温度可准确估算大洋水域的遥感反射率,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相较现有模型具有更高精度。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发展了 OCMF 反演模型,可从卫星遥感反射率和海表温度直接反演Chl-a。结果表明,该反演模型在全球尺度上具有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在不同海域、水体类型及广泛的叶绿素浓度范围内表现一致。与标准卫星产品相比,OCMF 的反演结果在时序变化和浓度梯度上表现出更好的一致性。此外,该模型能够同时反演其他关键固有光学参数和浮游植物粒级结构,从而比传统经验算法更全面地刻画海洋表层光学特征,并为理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气候响应提供新的生态学视角。
